2011年7月20日,姚明31岁,他宣布退役,那时,他本处于职业运动员的黄金阶段,然而,因脚部反复应力性骨折,他被迫告别赛场,“最后两年把我身体和意志消磨光,再也耗不起。”这句轻描淡写的话,背后是长达数年的慢性损耗。

姚明职业生涯所处状态,始终是在高强度与高风险之间持续进行拉扯,2002年他凭借状元身份得以进入NBA,在随后的八年里面,他出战了486场常规赛,平均每场能够得到19分9.2个篮板,然而自2005年开始,他单赛季出场次数从来都没有超过57场,出现了三次左脚应力性骨折情况,特别是2009年那次骨折,直接致使他缺席了整个2009 - 10赛季,即便处于这样的状况下,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依然带着伤病出战,平均每场拿到19分8.2个篮板,助力中国队进到八强。

一种被称作“国家需要即上场”的逻辑,变成了促使他身体崩解的加速器,NBA那赛季结束仅仅才两周时间,他就投身到国家队集训当中,奥运结束以后又急忙忙返回休斯敦去备战新的赛季下球迷网,平均每年比赛场次超过70场,远远超过了同期国际球员的负荷量,医学界普遍都觉得,应力性骨折在职业篮球运动员里属于高复发风险的伤病,而连续的负重训练跟着比赛几乎就断绝了彻底康复的可能性 。

并非突然决定退役,而是长期权衡后得出的结果,2010年复出之后,他仅仅打了5场比赛就再度伤停,此后的18个月时间里,他尝试了干细胞注射以及定制矫形鞋垫,然而骨密度与软组织恢复一直都没有达到比赛标准。“你得清楚什么是你能够控制的,什么是不能够控制的。”这句话揭示出来了他理性背后所存在的无奈,那就是意志没有办法替代生理极限 。


他离开了,正好赶上中国男篮新老交替的断层阶段,2008年那支有王仕鹏、孙悦、易建联的队伍,被当作“黄金一代”,然而从那之后的十年时间里,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以及世界杯都没有取得胜场方面的突破,2012年伦敦奥运会、2016年里约奥运会,中国队在小组赛里全部落败黯然出局,2019年世界杯在主场进行比赛,居然因为净胜分在比较中处于劣势从而无缘东京奥运会,创造了历史上的低水平状况。

有人提出姚明是不是过早放弃了的疑问,觉得要是能坚持到35岁的话,或许可以让国家队的竞争力得以延续。但是,数据显示,在NBA的历史当中,身高超过2.20米的中锋,在30岁之后,平均每场比赛的出场时间下降了37%。而姚明有着2.26米的身高以及90公斤的体重比,这使得他下肢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普通人。生物力学模型表明,他每走一步落地时产生的冲击力达到了体重的8倍,就好像每天都要承受数吨的负荷。

更值得去反思的是,系统性支持出现了缺失,在那个时候,中国球员缺少个性化的康复团队,也没有长期负荷管理机制,姚明在火箭队的时候,虽然拥有顶级医疗资源,可是国家队任务常常会迫使他中断恢复进程,这种“俱乐部养伤、国家队透支”的循环,实实在在是制度性困境的缩影。
十二年后退役,姚明进行篮训改革与体教融合,他不再谈论“坚持”,而是强调“可持续”,也许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意志被身体拖垮的那种无力,他更加清楚,真正的职业精神,不是硬撑到倒下,而是懂得在不可逆损伤前及时止损。
竞技体育时常歌颂那种“带伤作战”所具有的悲壮,然而却很少会有人去追问,这般牺牲到底是不是必要的,姚明所做出的选择,无意间对这一叙事发起了挑战,他未曾成为那种永不倒下的符号,反而给后来的人留下了一个更为清醒的范本,那就是当身体发出终止的信号时,退出并非是软弱,而是对于职业生命最后的尊重 。
本文标签: nba姚明退役Copyright © 2021-2025 球迷网. All Rights Reserved
球迷网提供篮球nba、足球英超等比赛直播服务,球迷网可以提供球迷网免费观看直播,球迷网在线观看免费,今日球迷网等综合服务,球迷网一个观察精彩比赛的网站,收藏我们。